心流指的是一種將大腦注意力毫不費力地集中起來的狀態,這種狀態使人忘記時間的概念,忘掉自我。想想你上次參加活動的時候,你不僅忘記了時間,你還像一個忍者一樣專注,你感覺很棒,好像這個星球上除了你和你的活動之外沒有別的東西。這就是他們所說的“心流狀態”。
大家也許會對忘掉自我的正確性存有疑慮,我們先來談談“精神熵”的概念。
這個概念是借鑒了物理上的“熵”的思想,無序的量被稱為“熵”,一切自發的物理過程,都是熵增加的過程,薛定諤提出的“負熵”就是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。
精神熵指的是混亂的自我,以及內心無序的狀態。 “精神熵”是我們的常態,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心流,也就是最優體驗。
那么,有哪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快速進入心流狀態呢?認真專注地進行一種活動,是最好的形成心流的方式。為了達到心流狀態,你必須消除所有外部干擾。每次你分散注意力,你就會被帶離心流狀態更遠。只有當你能全神貫注至少 10-15 分鐘時,你才能進入心流狀態。
01單任務進程(明確的單一目標)
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,需要同時注意的任務越多,耗費的反應時間就越長。比如,要求你回想你昨天做了什么,并且同時算出51乘以21的答案,你就會耗費更多的時間。
一心多用會損害我們的注意力,因此我們要學會一次只做一件事。
專注是一種長期培養的習慣,而不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天賦差異。現代社會信息爆炸,更加要求我們一次只做一件事。
想要達到心流狀態,第一個前提就是足夠的專注。
02過程導向
這里提到兩個不同的我,分別是記憶自我和體驗自我。
記憶自我是對過去的事情的總結,喜歡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,遵循了兩個原則,一個是峰極定律,另一個是忽視過程。峰極定律指的是我們對一件事物的記憶僅限于高峰和結尾。
而體驗自我強調當下的體驗。想要快速進入心流,意味著沉浸在當下,就要用體驗自我取代記憶自我,將結果導向的觀念轉變為過程導向。
心流是一種無需作出努力的狀態,我們都知道,當我們掌握了開車的技能,變得很熟練之后,我們開車時就不用耗費很多注意力,所以對事物的熟練程度是進入心流最關鍵的要素。
03全身心投入的激情狀態
集中精力于一個目標,全部精力投入進去,你會進入到一個激發狀態,一旦達到這種狀態,你就會變成超人,說話也不打結了,產品介紹也順暢了,對于客戶的提問即使沒遇到過的情況也能對答如流了,自信心也爆棚了,總之一切感覺都很好,狀態非常的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