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nzyl alcohol
最簡單的芳香醇。分子式C6H5CH2OH。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。在自然界中多數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,例如茉莉花油、風信子油和妥魯香脂中都含有此成分。無色粘稠液體。熔點 -15.3℃,沸點 205.3℃,相對密度 1.0419(24/4℃) 。有微弱很香的氣味,在香料工業中常用作稀釋劑。易溶于乙醇、乙醚等有機溶劑,能溶于水。25毫升水中約可溶1克苯甲醇 。 苯甲醇是一種很活潑的醇,與氫鹵酸、鹵化磷反應生成鹵化芐,該產物和苯甲醇都是苯甲基化試劑,能與苯反應生成二苯甲烷。此外,苯甲醇也容易被多種氧化劑氧化成苯甲酸,如果用硝酸氧化,隨濃度和溫度不同,可生成醛或酸。 工業上用多種方法生產苯甲醇。最早采用坎尼扎羅反應,即由苯甲醛與氫氧化鉀反應制得: 2C6H5CHO+KOH→C6H5CH2OH+C6H5COOK此法不夠經濟,其中一半原料生成苯甲酸。目前常用布蘭法,即將干燥的氯化氫氣通入苯、三聚甲醛和氯化鋅的混合液中,也可用甲苯蒸氣與氯氣在光照下反應,先生成氯化芐,然后水解制得苯甲醇。此法雖比坎尼扎羅反應經濟,但在反應中生成氯代苯的副產物,使產物不能用于香料和油漆等,如欲去除副產物,則產品價格升高。 苯甲醇可用于制作香料和調味劑 (多數為脂肪酸酯),還可用作明膠、蟲膠、酪蛋白及醋酸纖維等的溶劑。
第一部分:化學品名稱 -
化學品中文名稱: 苯甲醇
化學品英文名稱: benzyl alcohol
英文名稱2: benzenecarbinol
技術說明書編碼: 1662
CAS No.: 100-51-6
分子式: C7H8O
分子量: 108.13
第二部分:成分/組成信息 -
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.
苯甲醇 100-51-6
第三部分:危險性概述 -
健康危害: 具有麻醉作用,對眼、上呼吸道、皮膚有刺激作用。攝入引起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胃腸道刺激、驚厥、昏迷。
燃爆危險: 本品可燃,有毒,具刺激性。
第四部分:急救措施 -
皮膚接觸: 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。
眼睛接觸: 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。就醫。
吸入: 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就醫。
食入: 飲足量溫水,催吐。洗胃,導泄。就醫。
第五部分:消防措施 -
危險特性: 遇明火、高熱可燃。
有害燃燒產物: 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
滅火方法: 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、穿全身消防服,在上風向滅火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。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,直至滅火結束。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,必須馬上撤離。滅火劑:霧狀水、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
第六部分:泄漏應急處理 -
應急處理: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,并進行隔離,嚴格限制出入。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,穿防毒服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防止流入下水道、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。小量泄漏:用砂土、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。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,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。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。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,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第七部分:操作處置與儲存 -
操作注意事項: 密閉操作,全面通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,戴橡膠耐油手套。遠離火種、熱源,工作場所嚴禁吸煙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。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。避免與氧化劑接觸。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儲存注意事項: 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應與氧化劑、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。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。
第八部分:接觸控制/個體防護 -
職業接觸限值
中國MAC(mg/m3): 未制定標準
前蘇聯MAC(mg/m3): 5
工程控制: 生產過程密閉,全面通風。
呼吸系統防護: 空氣中濃度超標時,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,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。
眼睛防護: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
身體防護: 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。
手防護: 戴橡膠耐油手套。
其他防護: 工作現場嚴禁吸煙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。
第九部分:理化特性 -
主要成分: 純品
外觀與性狀: 無色液體, 有芳香味。
熔點(℃): -15.3
沸點(℃): 205.7
相對密度(水=1): 1.04(25℃)
相對蒸氣密度(空氣=1): 3.72
飽和蒸氣壓(kPa): 0.13(58℃)
閃點(℃): 100
引燃溫度(℃): 436
溶解性: 溶于水,易溶于醇、醚、芳烴。
主要用途: 用作溶劑、增塑劑、防腐劑, 并用于香料、肥皂、藥物、染料等的制造。
其它理化性質:
第十部分: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-
禁配物: 強氧化劑。
第十一部分:毒理學資料 -
急性毒性: LD50:1230 mg/kg(大鼠經口);1580 mg/kg(小鼠經口);2000 mg/kg(兔經皮)
第十二部分:生態學資料 -
生態毒理毒性: 水中含量 350mg/L時,螢光假單孢菌對葡萄糖的降解受抑制;水中含量大于1000mg/L,大腸桿菌對葡萄糖的降解受抑制。
其它有害作用: BOD5(五天生化需氧量): 1.55g(氧)/g(樣品) COD(化學需氧量): 2.42g(氧)/g(樣品) ThOD: 2.519g(氧)/g(樣品)
第十三部分:廢棄處置 -
廢棄處置方法: 根據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的要求處置。或與廠商或制造商聯系,確定處置方法。
第十四部分:運輸信息 -
包裝類別: Z01
包裝方法: 無資料。
運輸注意事項: 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、密封,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墜落、不損壞。嚴禁與氧化劑、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。運輸車船必須徹底清洗、消毒,否則不得裝運其它物品。船運時,配裝位置應遠離臥室、廚房,并與機艙、電源、火源等部位隔離。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。
第十五部分:法規信息 -
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(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),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(化勞發[1992] 677號),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([1996]勞部發423號)等法規,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、生產、儲存、運輸、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。
通用名稱:苯甲醇
英文名稱:Benzyl Alcohol
英文別名:Alcohol Benzylicum、Alcool Benzylique、Benzenemethanol、Phenylcarbinol、Phenylmethanol
【藥理】
苯甲醇具局部麻醉作用及防腐作用。
【適應癥】
具局部麻醉作用及防腐作用.皮下注射或肌注其1~4%水溶液1~5m1可奏局部止痛之效,其2%注射液曾用作青霉素的溶劑,但由于有溶血作用并對肌肉有刺激性,是否值得采用,需進一步研究.也可用于治牙痛。其10%軟膏或其洗劑(本品:醇:水=1:1:1)均可用為局部止癢劑.在藥劑防腐上也可采用本品.
【用法用量】
皮注或肌注,1-4%溶液,每次1-5ml.局部外用60%軟膏或洗劑.用于局部麻醉。
【不良反應】
注射部位局部刺激。局部用本品后出現疼痛、腫脹、硬結等現象屢有報道。甲醇 品名 甲醇; 木醇; 木酒精; 甲基氫氧化物 ; Methanol; Methyl alcohol;Carbinol;Wood alcohol; Wood spirit; Methyl hydroxide; CAS: 67-56-1 理化性質 無色、透明、高度揮發、易燃液體。略有酒精氣味。分子式 C-H4-O。分子量32.04。相對密度0.792(20/4℃)。熔點-97.8℃。沸點64.5℃。閃點 12.22℃。自燃點463.89℃。蒸氣密度 1.11。蒸氣壓 13.33KPa(100mmHg 21.2℃)。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爆炸下限 6~36.5 % 。能與水、乙醇、乙醚、苯、酮、鹵代烴和許多其他有機溶劑相混溶。遇熱、明火或氧化劑易著火。遇明火會爆炸。 侵入途徑 主要經呼吸道和胃腸道吸收,皮膚也可部分吸收。 毒理學簡介 人(男性)經口LDLo: 6422mg/kg; TDLo: 3429mg/kg。女性經口TDLo:4mg/kg 。另有報道,人類經口LDLo:428mg/kg,143mg/kg不等;吸入TCLo: 86000mg/m3 ,300ppm不等。 大鼠經口LD50: 5628mg/kg; 吸入LC50: 64000ppm/4H 。小鼠經口LD50: 7300mg/kg;吸入 LCLo: 50 gm/m3/2H。兔經皮LD50: 15800 mg/kg。甲醇吸收至體內后,可迅速分布在機體各組織內,其中,以腦脊液、血、 膽汁和尿中的含量最高, 眼房水和玻璃體液中的含量也較高, 骨髓和脂肪組織中最低。甲醇在肝內代謝, 經醇脫氫酶作用氧化成甲醛, 進而氧化成甲酸。本品在體內氧化緩慢,僅為乙醇的 1/7 ,排泄也慢,有明顯蓄積作用。 未被氧化的甲醇經呼吸道和腎臟排出體外,部分經胃腸道緩慢排出。 推測人吸入空氣中甲醇濃度 39.3~65.5g/m^3, 30~60 分鐘,可致中毒。人口服5~10ml, 可致嚴重中毒; 一次口服 15ml , 或 2天內分次口服累計達 124~164ml,可致失明。有報告,一次口服 30ml 可致死。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,具有明顯的麻醉作用,可引起腦水腫。甲醇的麻醉濃度與LC較接近,故危險性較大。對視神經和視網膜有特殊的選擇作用, 易引起視神經萎縮, 導致雙目失明。 甲醇蒸氣對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。甲醇的毒性與其代謝產物甲醛和甲酸的蓄積有關。 以前認為毒性作用主要為甲醛所致, 甲醛能抑制視網膜的氧化磷酸化過程,使膜內不能合成ATP,細胞發生變性,最后引起視神經萎縮。近年研究表明,甲醛很快代謝成甲酸,急性中毒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和眼部損害,主要與甲酸含量相關。甲醇在體內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統,抑制糖的需氧分解,造成乳酸和其他有機酸積聚以及甲酸累積,而引起酸中毒。一般認為,甲醇的毒性是由其本身及其代謝產物所致的。DLH: +6000 ppm [R28] 臨床表現 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損靶器官是中樞神經系統、 視神經及視網膜。吸入中毒潛伏期一般為 1~72小時, 也有96小時的; 口服中毒多為8~36小時; 如同時攝入乙醇,潛伏期較長些。 臨床特點 刺激癥狀:吸入甲醇蒸氣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癥狀。中樞神經癥狀:患者常有頭暈、頭痛、眩暈、乏力、步態蹣跚、失眠,表情淡漠,意識混濁等。重者出現意識朦朧、 昏迷及癲癇樣抽搐等。嚴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錐體外系損害的癥狀或帕金森氏綜合征。頭顱CT檢查發現豆狀核和皮質下中央白質對稱性梗塞壞死。幻覺、憂郁等癥狀。眼部癥狀:最初表現眼前黑影、閃光感、視物模糊、眼球疼痛、畏光、復視等。嚴重者視力急劇下降,可造成持久性雙目失明。檢查可見瞳孔擴大或縮小,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,視乳頭水腫,周圍視網膜充血、出血、水腫,晚期有視神經萎縮等。酸中毒: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,嚴重者出現紫紺、呼吸深而快呈Kussmaul呼吸。 消化系統及其他癥狀:患者有惡心、嘔吐、上腹痛等,可并發肝臟損害。口服中毒者可并發急性胰腺炎。少數病例伴有心動過速、心肌炎、S-T段和T波改變, 急性腎功能衰竭等。嚴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現劇烈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視力急劇下降,甚至雙目失明,意識朦朧、譫妄、抽搐和昏迷。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。根據甲醇接觸史,短期內出現中樞神經損害、眼部損害和代謝性酸中毒為主的臨床表現,參考現場衛生學調查,除外其他類似表現的疾病,綜合分析后診斷并不困難。必要時可作血和尿甲醇測定。中毒早期應與感冒、神經衰弱、急性胃腸炎等鑒別。此外應與氯甲烷、乙二醇急性中毒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腦病、視神經損害等相鑒別。必須詳細詢問職業史,現場衛生學調查,密切觀察病情進展,結合實驗室檢查,可得出正確診斷。 處理 患者應立即移離現場,脫去污染的衣服。口服者用 1% 碳酸氫鈉洗胃,硫酸鎂導瀉。清除體內已吸收的甲醇。透析療法:中毒嚴重者應及早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,以減輕中毒癥狀,挽救病人生命,減少后遺癥。血液透析療法的指征為: ①血液甲醇>15.6mmol/L;或甲酸>4.34mmol/L;②嚴重代謝性酸中毒; ③視力嚴重障礙或視乳頭視網膜水腫。解毒劑: 乙醇為甲醇中毒的解毒劑,應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, 促進甲醇排出。用10%葡萄糖液配成 5%乙醇溶液,靜脈緩慢滴注。國內臨床經驗不多。糾正酸中毒:根據血氣分析或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及臨床表現, 及早給予碳酸氫鈉溶液或乳酸鈉溶液。 支持和對癥治療:根據病情積極防治腦水腫,降低顱內壓,改善眼底血循環, 防止視神經病變。維持呼吸和循環功能,維持電解質平衡。給予大量B族維生素。有人建議用甲酸鹽和4-甲基吡唑(4MP)治療甲醇中毒, 在猴的實驗研究中已證實,迄今尚未用于臨床。 標準 車間空氣衛生標準:中國 MAC 50mg/m^3; 美國 OSHA PEL-TWA 260mg/m^3 危規: GB 3.2 類 32058。原鐵規: 一級易燃液體, 61069。UN NO.1230。 IMDG CODE 3087頁,3類。副危險 6.1 類 |